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从抄袭乱象看公文治理转型

点击次数:196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9-02 11:13:45
当五台县县长调研稿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文稿高度雷同,当湖南安化的水文数据出现在平乐县防火规划中,当“爱我长沙”标语飘扬在陕西神木街头,这些荒诞的公文抄袭现象,恰似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的顽疾。 表面看,公文抄袭是作风问题。但深入

当五台县县长调研稿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文稿高度雷同,当湖南安化的水文数据出现在平乐县防火规划中,当“爱我长沙”标语飘扬在陕西神木街头,这些荒诞的公文抄袭现象,恰似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的顽疾。

表面看,公文抄袭是作风问题。但深入观察,这更像是一种“理性选择”——基层干部日均撰写超1份文件的现实压力,催生了“文字裁缝”的畸形生态。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中声称自己从事写材料工作的账号,都普遍传递出了同一种声音:“当每天都要撰写1份以上文件,精心构思原创内容已成奢侈。”在这种超负荷运转下,70%文件“照葫芦画瓢”不仅是潜规则,甚至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策略。

公文写作应是政策传导的枢纽、治理效能的载体,不应沦为东拼西凑的“形式作业”。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了制度利器,更指引着公文写作回归本质的转型方向。

广大基层干部应坚守原创底线,明确区分“参考借鉴”与“抄袭糊弄”的界限,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将政策精神与本地实际深度融合。五台县抄袭事件暴露的,正是将公文写作简化为“Ctrl+C”“Ctrl+V”的机械操作,但公文的价值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对政策的创造性转化,如同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既准确传达中央精神,又创造性地转化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操作方案。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确立刚性约束机制,对发文数量、会议频次、考核指标实施精准管控,构建起"制度减负"的四梁八柱。数据显示,东部某省实施后基层文件数量下降37%,政策落实率却逆势提升21%,这一数据对碰生动诠释了“减量不减质”的治理智慧。然而在破除形式主义痼疾过程中,也要警惕“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陷阱,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比如江西省为落实减负规定先后召开5次专题会议,建立定期会商、暗访抽查等工作制度,这些本为减负设计的流程,客观上又形成了新的文件流转链条。

破解公文抄袭困局,关键还在于重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指标从“文件厚度”转向“问题解决率”,从“材料完整性”升级为“政策落实效度”,基层干部才能真正挣脱形式主义的“文字枷锁”,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为人民群众服务,回应民生诉求。唯有让制度创新与作风转变同频共振,才能将整治形式主义的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