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张作霖育有八子,为何独独讨厌原配所出张学铭?原因令人咋舌

点击次数:162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19 01:59:37
张作霖有八个儿子,可他为什么特别不喜欢原配妻子生的张学铭?这背后的原因让人费解。 张作霖有许多妻子,孩子们也很多,不过他的原配夫人只生了两个孩子。 张作霖最宠爱的是张学良,而最不喜欢的是张学铭。 尽管是同母所生,张作霖对待他们的方式却截然不

张作霖有八个儿子,可他为什么特别不喜欢原配妻子生的张学铭?这背后的原因让人费解。

张作霖有许多妻子,孩子们也很多,不过他的原配夫人只生了两个孩子。

张作霖最宠爱的是张学良,而最不喜欢的是张学铭。

尽管是同母所生,张作霖对待他们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态度也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他对张学良关怀备至,助其接掌大权,而对张学铭则漠不关心,甚至将他送到了日本人那里。

如果有机会,张学铭可能自己都想问问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没有得到太多关注的儿子

张学铭从小就不受父亲喜欢,这事得从他小时候讲起。

1908年,张作霖在东北的事业已经步入正轨,日子过得安稳多了,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奔波。他有更多时间待在家里,享受生活。正好原配赵春桂怀孕了,他又陆续娶了好几位小妾。

没过多久,赵春桂迎来了她的第二个儿子,取名叫张学铭。

也不知道怎么了,张作霖对这个小儿子看一眼就烦了,连带也不怎么理睬赵春桂,天天和姨太太们亲亲热热的。

赵春桂的娘家条件很好,而张作霖当时是个穷小子,是凭借岳父岳母的支持才逐渐崛起的。

张作霖官运亨通,财富滚滚而来后,陆续迎娶了多位小妾。对此,赵春桂表面上装作没看见,心里却积攒着不少怨气。

现在受了冷落,心里很难受,一气之下带着刚出生的小儿子回到了老家。张作霖对此也不在乎。

张学良跟着父亲身边,从小接受父亲的亲自教导。而他的弟弟张学铭,跟着母亲在乡下长大,几乎没见过父亲几面。

后来母亲好不容易把他带了回去,但他常常被父亲忽视,稍有小错还会挨打。

张学铭小时候,赵春桂带他去了奉天府。没想到张作霖对赵春桂挺热情的,可看见张学铭,眉头却紧紧皱着。

小孩子夜里怕生,张学铭当晚哭得厉害。而张作霖却非要跟一个牙齿还没长全的孩子计较,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张学铭也不是张作霖的第一个孩子,他带过几个小娃,对哄小孩还是有点经验的。张学良小时候哭闹,他可没这么耐心过。

张学良曾经也挨过张作霖的打骂,但那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期望。

对于张学铭,张作霖几乎不管不问,只要他不做出卖国家的事,不总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张作霖连责备的心思都没有。

这也让张学铭从小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是喜欢琢磨着做一些好吃的东西。

张作霖在手下人心里是真正的“东北王”,他的儿子张学铭虽然不是最受宠爱的那个,但在他们看来也是个名副其实的“王爷”,手下人常常给他找来各种好吃的东西。

张学铭才不到十岁,因为经常吃太多好吃的,嘴巴变得特别挑剔,连普通的东西都不肯吃。结果这事让张作霖知道了,还因此挨了一顿打。

由于一些局势的改变,张作霖的处境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这种变化,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降低了档次。

特别是在吃饭方面,主食换成了粗粮。一天吃饭时,张作霖还关心地问家人是否习惯。

张学铭还没等别人开口,就撅着嘴把碗一扔,开始抱怨起来:“天天都是粗粮。”

张作霖瞄了儿子一眼,随口问道:“怎么了?吃不惯?”

张作霖的脾气大家都不陌生,一见他这架势,满桌的人都不敢吭声,只顾低头小口小口地嚼着饭菜,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他惹毛了。

张学铭平时不太跟父亲接触,所以直接说了出来:“以前都是吃的好粮食,现在天天吃粗粮了。”

张作霖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把他叫到面前,捏着他的脸就打了两个耳光。

张作霖也没解释打完就走了,把一群人晾在饭桌上干瞪眼。

张学铭挨了两巴掌后,父亲却没有安慰他,这让张学铭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父亲的冷淡。

从那以后,他变得规矩多了,总觉得只要少在父亲面前晃悠,就不会惹父亲生气或者反感。

他没想到,父亲一直都在关注着他,特别是在需要送人质给日本人的时候,父亲首先就把注意力放到了他的身上。

庙里的僧人成了家里的孩子。

在上世纪末,张作霖为了与袁世凯对立,不得不暂时与日本人合作。

双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日本人害怕张作霖背叛,便要求张作霖送一个儿子过去,名义上是去日本学习。

张作霖心里有数,痛快地答应了。送个儿子出去,选个不太喜欢的就行。回到家后,他便把刚成年的张学铭送给了日本人。

张作霖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稳定。在从日本人那里获得了自己需要的好处之后,他完全不顾张学铭的安危,单方面撕毁了与日本人的协议。

张作霖对张学铭那么狠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竟然是因为一个梦。

张作霖成为大帅后,白天几乎不打盹,也很少做梦。可是,在他二儿子张学铭出生的那天,他竟然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噩梦。

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早些年杀过的小和尚。小和尚在梦里一脸狰狞,追着他跑,并说一定要找他报仇。

不管张作霖怎么用枪指着他,小和尚都不为所动,反而一步步靠近,最后猛然扑了上去。

张作霖突然猛地一激灵,浑身上下都冒出了冷汗,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耳边就传来了一阵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张学铭就这样降生了。

从默默无闻的小兵到伟大的元帅,张作霖每次都能从生死边缘挣扎过来,真是个非常迷信的人。就连娶姨太太,他也要找一个能“旺夫”的。

奇异的梦境与张学铭的出生让他产生了联系,他甚至猜测张学铭可能是那位来找他报仇的小和尚转世的。

他总是害怕张学铭哪天会要了他的命。这样一来,张作霖的偏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学铭真不幸,碰上了一个因迷信而心眼儿偏的父亲。

张作霖一直害怕被投胎转世的“小和尚”害死,为了不让别人怀疑,他甚至狠心把儿子送到日本,就是为了让日本人觉得他可靠。

结果没想到他自己却死在了日本人的埋伏里。

张作霖去世后,张学铭也终于不用再当人质了。第二年,他就回到了国内,跟随大哥张学良,加入了东北军,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工作生活

那时候,张学良和蒋介石关系很好,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也跟着哥哥一起帮了不少蒋介石的忙。

后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张学铭担任了重要职务。

不过这件事让哥哥张学良很不高兴。他觉得哥哥和蒋介石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弟弟却当真了。

张学良对张学铭说:“在老蒋的手底下,做警察局局长不必太认真了。”

可是张学铭并没有听哥哥的话。

而且在他任职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天津事变”。

1931年11月,天津的街道上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人。

这些人都是日本人专门挑出来的,其中有混混、土匪、兵痞之类,他们大多心狠手辣、唯利是图,毫无底线可言。

这些人装扮成普通市民,穿梭在人群中,漫步于街头巷尾,伺机而动,准备引发混乱,好让当时住在天津的溥仪能够在乱中逃脱,躲进日本人管辖的地方。

张学铭偶然得知了日军的计划,立刻开始精心布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给日本人设一个圈套,让他们吃个大亏。

在一个晚上,随着日军的炮击信号,这些隐蔽的坏蛋突然行动,开始与日军一起制造混乱。

张学铭早有准备,带着大批天津保卫队的警卫员与那些歹徒进行交战。在张学铭强硬的手段下,这次动乱被控制在了可控的范围内。

本来这场战斗赢了。然而,南京政府在日军的威胁下,不得不把保卫队撤到了河北地区。

在这场斗争中,几位表现出色的军官被南京政府调离,其中包括张学铭。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张学铭不得不出国进行考察。

此时,张学铭才明白哥哥的一片苦心,意识到自己没有看清时局。

几年后,张学铭一回来就碰上了汪精卫。

汪精卫想让张学良和自己意见一致,就盯上了张学铭。他打算拉拢张学铭,以此来制约张学良。

张学铭不得不上了汪精卫的“贼船”,在南京当了一个高职位的闲差。

自从他在天津的那段日子之后,到了南京就只是得过且过,没有做出什么伤害百姓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铭才有了机会得到党和国家的重用。

那年,他没有跟随战败的蒋介石去台湾,而是选择留在大陆,迎接新政权的到来。

解放后,他担任了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的职务。1983年,他在北京去世,享年75岁。

尽管他从未体验过父爱,甚至差点被父亲卖掉,但最终还是平安度过了晚年,也算是有个好结局了。

结尾词

张学铭是张作霖八个儿子中活得最长的一个。

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从小,他就遭到父亲的冷落,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不公平的环境中。即便父亲去世,他也从未从父亲那里得知自己为何被厌恶的原因。

不过,哪怕是被迫到日本做人质,后来又因为哥哥张学良受汪精卫的挟持,但他没有因此走错路。相反,他心里始终记得父亲的话,宁愿身不由己也不做卖国贼。

后来,他终于有机会为新中国建设出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觉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