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29年前“老农保”现仅能退200元:谁让当年的养老承诺成了废纸?

点击次数:122 耀世娱乐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27 08:16:46
一、红章变废纸?民政局亲手发的保险证竟成“古董” 1996年,四川宜宾的粟培与妻子领结婚证时,被镇政府民政办要求缴纳200元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收据盖着长宁县人民政府梅硐镇人民政府公章,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手册》首页赫然注明:

一、红章变废纸?民政局亲手发的保险证竟成“古董”

1996年,四川宜宾的粟培与妻子领结婚证时,被镇政府民政办要求缴纳200元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收据盖着长宁县人民政府梅硐镇人民政府公章,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手册》首页赫然注明:“本手册是计发保险待遇的依据”。

29年后,60岁的粟培欲兑现承诺,却被社保局以“无档案记录”拒之门外,民政局仅愿退还200元本金。当年政府背书的契约,如今竟成无人认领的“历史文物”!

二、结婚先交钱?领证捆绑保险成“潜规则”

“不买保险,不给办证!”——粟培清晰记得,1996年梅硐镇所有新婚夫妇都被迫购买这份保险。彼时农村社保制度初建,民众对“养老保险”毫无概念。基层民政部门利用行政权力,将婚姻登记与保险销售捆绑,200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两月工资)成了一道隐形的“结婚税”。更讽刺的是,长宁县社保局如今推诿:“当时社保局尚未成立,档案缺失”,当年收费的民政局却只肯退本金,责任在谁?

三、29年通胀吞噬血汗钱!200元缩水至“猪腿价”

这笔钱的真实价值早已被时间稀释:

购买力对比:1996年200元可买半头猪,如今连条猪腿都换不到;利息损失:若按银行定存复利,本金至少翻数倍;邻省参照:四川绵阳20年前便按130%退保(100元退130元),宜宾叙州区2014年已系统性清退“老农保”。唯独长宁县拖到投保人暮年才冷漠甩出200元,良心何在?

四、踢皮球大戏上演!三亿农民的养老安全网破了?

事件撕开基层社保三大黑洞:

档案离奇失踪:镇政府承认粟培有“红本本”,却称“当时无养老系统”;政策衔接断档: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保试点,在社保改革中竟被“选择性遗忘”;信用彻底破产:公章承诺成一纸空文,工作人员竟反问媒体:“不退钱咋办?你给个建议嘛!”

反思:岁月会老去,承诺不该“过期”

29年前的一纸契约,承载着农民对“老有所依”的朴素期待。当职能部门以“第一次见到这老本本”轻描淡写带过,消磨的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解决之道何在?

追溯原始凭证:缴费收据与保险手册具备法律效力,应成为索赔依据;参照历史案例:绵阳、宜宾的退保经验证明,补偿机制可行;完善制度兜底:将“老农保”参保人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填补历史欠账。

粟培摩挲着泛黄的保险手册苦笑:“当年200元能买半头猪,如今连条猪腿都换不来。” 时间偷走了金钱的价值,但不该偷走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