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在完成建仓加仓后,股票账户里持股6支、总资金10万多元。
本来,小张打算一直坚定持仓直到实现30%以上的盈利目标时,才考虑退出。不料,他买入后股市行情持续下跌,持仓的6支特绩优股都全部下跌亏损。
虽然他的账户亏损幅度不大,但是反弹拉升幅度也很小,按照这种趋势情况走下去,短时间来看,不仅不能实现盈利目标,而且实现扭亏为盈的难度也非常大。
因为小张欠了那么多债,需要尽快赚钱还债,这么缓慢的拉升盈利速度肯定是不行的,他就非常心急了。
后来,小张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发现,自己持仓的5支特绩优股都是大盘蓝筹股,只有1支是特绩优中小盘蓝筹股,市值盘面资金量较大,对应的情况是个股资金流动量不足、交易活跃度不高,短时间内涨跌变化幅度不大,难以达到短期较大盈利目的。
那些大盘蓝筹股,虽然业绩稳定、安全性较高,但是流通市值太大,少量资金流入流出对股价的影响比较小,而当时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熊市,沪深两市每天交易量都不足万亿元,有限的入市资金,肯定难以撬动那些大市值公司股票的持续快速上涨。
而在低迷熊市,会有很多资金流向那些中小盘股,特别是市值在100亿元以下的小盘股、30亿元的小微盘股,只要有很小的资金量流入,就能很大地推高拉升股价的上涨。
因此,小张觉得,在低迷的熊市,小盘股是更容易盈利赚钱的。为了尽快赚钱还债,小张决定调仓换股。
小张把市值超过1千亿的公司股票称之为大盘股,把市值在300亿元到1千亿的公司股票称之为中盘股,把市值在100亿元到300亿的公司股票称之为中小盘股。而把市值在30亿元到100亿的公司股票称之为小盘股,把市值在30亿元以下的公司股票称之为小微盘股。
在不断筛选比对分析后,小张精挑细选出多支小盘绩优股加入自选股池耐心观察,然后止损割肉卖出了5支大盘蓝筹股,仅仅留下1支市值在300亿元左右的生物制药龙头股,并买入了5支小盘绩优股。
小张打算采取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有更加物美价廉的股票时止盈退出,然后将退出资金移仓买入新精选的特绩优小盘股,由此形成不断盈利、不断买入、再不断盈利的良性循环。
调仓换股后,小张认真对比了操作大盘股和操作小盘股之间的优劣。
小张觉得,比起操作买入大盘股,小盘股更有操作起来灵活性,因为小盘股股性比较活跃,短时间内上涨幅度都比较大,非常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自己盈利目标而尽快卖出获利。
当然,小盘股缺点还是有的,那就是短时间内下跌幅度也比较大,必须设置好止损点进行保护,不然会在短时间内持续大幅下跌而造成巨大损失,这样就出现了有盈有亏的情况了,但这总比傻傻地守着那些大盘股不断下跌亏损强多了。
小张认为,把亏损的股票都尽快卖出了,这样亏损风险是非常可控的,而他也感到非常心安。
所以,小张觉得,这小盘股确实更适合像他这样的高负债散户投资者,因为小盘股确实有较大的操作灵活性,还能控制亏损风险,不用老受股票账户长期亏损的煎熬痛苦。
自从操作小盘股之后,小张的盈利目标更加清晰了,他的心情也好多了,感觉全身上下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小盘股是不是更容易盈利赚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交流的话题,阿通就采取层层递推、自问自答的方式,与各位投资爱好者一起分析分享本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首先,什么是小盘股?
阿通的回答是:小盘股是股票价值总量较小的股票。
看到这个回答,可能有很多投资爱好者会说,你阿通又在那里故弄玄虚,什么价值总量?这明明应该是市值嘛!是个人都知道,市值较大的公司股票是大盘股,市值较小的公司股票是小盘股。
阿通对此却有不同看法。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如果你操作买入一支市值低于100亿元的小盘股,由于投资者参与众多、大量资金买入,而导致短期内股价大幅上涨3倍多,市值也因此增加为300多亿元,那它是不是就成为中盘股了?而短期内股价大幅上涨10倍、市值也因此增加为1000多亿元的话,那它是不是又成为大盘股了?
中国股市时不时会冒出几支妖股,短时间内上涨几倍、十几倍、甚至数十倍的股票都出现过。公司还是同一家公司,股票还是同一支股票,只是由于大量资金买入而导致股价暴涨、市值暴增,就从小盘股摇身一变成为了中盘股、大盘股,那以市值大小来区别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实质意义又何在呢?
好的,第二问题来了,那大盘股与小盘股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阿通的回答是:大盘股与小盘股的根本区别是股票价值总量的大小。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本质属性,我们称之为‘质’,同时,世间万事万物只要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必有其数量多少,我们称之为‘量’。
所以,只要存在于我们人类实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必有其‘质’和‘量’,这两部分就构成了我们人类对世间万事万物的价值总量评估了。
比如,同样是1千克的物体,1千克的黄金价格,目前可能值七八万元钱;而1千克的石块,可能几分钱都没人要。这里决定价值总量的,就是物体的本质属性,即“质”了。
而同样是同等品质的黄金,1千克的黄金价格,目前可能值七八万元钱;而100千克的黄金价格,目前可能值七八百万元钱。这里决定价值总量的,就是物体的数量多少,即“量”了。
通过上面的这个例子,大盘股如果对应的品质是金子,而小盘股对应的品质是石块,你去买石块而不去买金子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大盘股与小盘股都有其自身价值,大盘股未必就好,小盘股也未必就差,判断好差的依据还是要看股票的实际价值。
比如,同样是估值30元一股的股票,如果股票总发行量是40亿股,那么股票总价值就是1200亿元,可以视为大盘股;如果股票总发行量是1亿股,那么股票总价值就是30亿元,就看可以视为小盘股。
从这里可以看出,估值相同的股票,尽管由于股票发行量不同导致股票总价值不同,形成了大盘股与小盘股的区别,但是二者每一股的实际价值却是相同的,即:大盘股与小盘股都一样好。
当然,以上对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估值计算和比较,都是完全理想化的,对股票的估值不可能那么精确,不同股票的估值也绝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是,这揭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那就是:既然大盘股与小盘股的区别仅仅只是股票价值总量的大小,而不是每股股票价值的大小。那么,又何来小盘股更有机会盈利赚钱之说呢?
好的,第三个问题来了,为什么小盘股看起来更容易盈利赚钱呢?
阿通的回答是:从投机操作角度看,小盘股看起来更有机会盈利赚钱;从价值投资角度看,小盘股操作起来风险很大。
毋庸置疑,大量资金买入是催动拉升股价的关键性因素,在同等量资金买入的情况下,小盘股确实更容易实现股价拉升的目的,这在低迷熊市最为明显。
这是因为,熊市行情不佳,入市资金有限,有一些游资为了博取短期收益,就蜂拥进入一些热点题材概念股,导致这些行业板块的小盘股股价短时期内大幅拉升上涨,由此形成了低迷熊市下的行业板块轮换和妖股频现,给人一种非常兴奋、令人神往的感觉,这就形成小盘股比起大盘股更容易盈利赚钱的现象了。
但是,一个普通投资者根本不可能预测预知出哪几支小盘股会成为热点题材概念股,唯一的操作方法就是“跟”。看到有大量资金介入操作小盘股了,那就跟进去,这与“追涨”的投机操作本质根本没什么两样。所以,只有从投机的角度分析,才能得出小盘股更容易盈利赚钱的结论。
实事求是说,在低迷熊市下,小盘股看起来更有机会盈利赚钱,仅仅只是一种错觉。
各位投资爱好者都应该清楚,中小盘股数量约占A股市场的70%-80%,小盘股的数量在三四千支,股价短时期内大幅拉升上涨的小盘股可能只有几支、最多几十支,只占小盘股总数的百分之一比例都不到。
少部分投资者通过这些小盘股实现了赚钱盈利,不过是极小比例获得者偏差的一种表现而已,更多的是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如果我们只倾向于关注那极小比例的“成功”或“盈利”的个体、事物或数据,而忽略那些绝大部分“失败”或“亏损”的群体,那极可能会导致对投资对象的错误判断而失败亏损。
其实,从价值投资角度分析,小盘股操作起来风险是很大的,因为小盘股对应的是成长初期的企业,存在市场竞争力弱、科技服务水平不高、各方面投入资金有限、业绩不稳定、可获知财务数据信息不多、难以有效估值等问题。
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评估,就“看涨追涨”而莽撞冲动买入,有可能出现追涨买入的股价过高而被套牢,甚至出现,由于追涨买入的股票已经提前透支了价值,在牛市也无法上涨而导致长期亏损。
最悲催的情况是,如果追涨买入的是一家垃圾公司、业绩越来越差甚至退市而造成血本无归。
所以,从价值投资角度看,是投资买入大盘股,还是投资买入小盘股,不是看市值的大小,也不是看价值总量的大小,而是重在对个股进行价值评估。
不把这个根本区别搞清楚,就会出现价值误判,步入投机操作的迷局而不自知。
当然,有人会说,估值太难了,根本没法估,还是追涨杀跌更容易,或者有人仍然会说,小盘股就是更容易盈利赚钱,我就是要投资购买小盘股,那又怎么样?
阿通对此的回答是:投资方法本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你选择了什么,就要面对和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你选择小盘股操作是为了快进快出捞一把,那你就选择了通过投机操作盈利。因为,你没有进行价值评估,会导致你心里没底,那就必须设置止损点、来承担风险不可控的后果。
如果你选择小盘股操作是为了在其价格严重低于价值时买入,以获取价格回归价值的利润,那你就选择了通过价值投资盈利。因为,你进行了价值评估,只要企业业绩稳定就无需止损,那就只需承担自己估值失误或企业经营失败的后果。
何去何从,就请各位投资爱好者理性选择吧!
阿通提示:小盘股更容易盈利的假象,是极小比例盈利获得者偏差所致。
注释:希望详细了解阿通本人的投资爱好者,可以免费阅读番茄小说网的网络小说《普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