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的巴格达,空气中飘着的咖啡香掩盖不住硝烟味。萨达姆翘着二郎腿坐在总统府里,手里捏着的那份联合国最后通牒都快被揉烂了。这个曾经让伊朗吃尽苦头的强人,这会儿正用指甲敲着地图上科威特的位置,嘴里嘟囔着:"老祖宗留下的地界,拿回来天经地义嘛!"
中国外长钱其琛踏进会客厅时,萨达姆突然来了精神。他甩出那句准备多时的"杀手锏":"科威特对伊拉克,就像香港对中国!"老钱差点被这神逻辑噎住,心里直嘀咕:好家伙,这哪儿跟哪儿啊?香港回归是白纸黑字写进《中英联合声明》的,您这拿着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老黄历说事,不是耍流氓吗?但面上还得端着外交官的涵养,把茶杯往桌上一搁:"总统先生,这两件事可不能放一个篮子里比。"
当时萨达姆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放了几十个西方人质当挡箭牌,以为美军不敢动手。他哪知道五角大楼的战争机器早就轰隆作响,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的作战地图上,巴格达的发电站都被标成了红色靶心。老布什在白宫撸着自家狗念叨:"这老萨是不是把联合国当菜市场了?"
钱其琛临走前那番话现在听着都扎心:"真要打起来,输赢都是老百姓遭殃。"可萨达姆愣是没往心里去,转头就对着电视镜头表演手撕联合国决议书。那架势,活像村里赌桌上押了全部家当的倔老头,红着眼嚷嚷:"老子梭哈!"
海湾战争爆发那天,巴格达的夜空被导弹轨迹照得跟过年似的。伊拉克士兵蹲在战壕里啃着过期罐头,眼睁睁看着自家防空系统变成烟花。有个被俘的坦克兵哭得鼻涕冒泡:"长官说美国佬怕死人,咋他们的铁疙瘩比我们还不要命啊?"这仗打得,简直像拿算盘跟计算机比算术——根本不是一档子事。
战后科威特油田冒着黑烟,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跑得比兔子还快。最讽刺的是那支号称世界第四的陆军,坦克还没开出车库就被直升机当靶子打。有个美国大兵在日记里写:"这哪是打仗,根本是拆玩具。"而北京外交部里,当年参与斡旋的老外交官们抽着烟叹气:"早劝他见好就收,非要把自己活成教科书里的反面典型。"
三十年过去再看这场仗,活脱脱是堂昂贵的国际关系课。萨达姆那套"强权即真理"的玩法,在21世纪的门槛上摔得鼻青脸肿。倒是中国当年顶着压力投的弃权票,现在品出点味道——既没跟着美国瞎起哄,又给自家留足了转圜余地。有个中东问题专家说得妙:"国际政治就像下象棋,小国要是非拿自己当车用,迟早被更硬的棋子怼出局。"
如今俄乌战场上的硝烟,加沙地带炸塌的楼房,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剧本。当年钱其琛那句"谁都输不起"的警告,现在听来更像句魔咒。有个在巴格达开茶馆的老头说得实在:"总统们较劲的时候,最好先闻闻咖啡香不香——等炸弹落下来,可就只剩硫磺味喽。"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