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金店的玻璃柜台前,中国游客老张正用拇指摩挲着金链子接扣处的焊点。锡克族老板突然拍着大腿笑出声:"瞧瞧!2000卢比的项链都要数三遍钞票!"店里顿时炸开锅,穿纱丽的妇人掩着嘴,戴头巾的小伙举起手机镜头直往老张脸上怼。这场景在印度街头太常见——中国游客被当成移动的穷鬼标本,却没人注意老张腕间那块能买下整间金店的百达翡丽。
恒河边的玛莎拉茶摊上,北京姑娘小林盯着茶贩黢黑的指甲盖,默默把相机调成夜景模式。"拍呀!五卢比小费就让你拍个够!"茶贩把铝杯摔得叮当响。他哪知道这姑娘昨天刚在孟买拒了条开价八万卢比的"古董"地毯,手机里存着义乌同款2800块的购买链接。印度商人永远搞不懂,为什么中国游客宁愿啃自带的真空包装周黑鸭,也不碰他们引以为豪的"干净又卫生"的街头小吃。
斋浦尔皇宫门口,穿优衣库的广州夫妇被围在纱丽摊前。"纯手工!三个月才能织一条!"摊主唾沫横飞地抖开条披肩。丈夫老李突然笑出声,掏出手机划拉两下:"巧了不是?我老婆的1688购物车里有同款,标价含运费369块。"摊主脸色顿时比恒河水还精彩。这些年中国游客早练就火眼金睛,德里珠宝店往金饰上喷水增重的把戏,在深圳水贝批发市场二十年前就淘汰了。
新德里机场的免税店收银台,上海白领小王正把两瓶矿泉水往柜台一放。"就买这个?"店员撇着嘴敲键盘。她没看见对方行李箱里塞着的爱马仕丝巾,那是前天在巴黎机场抢的限量款。中国游客在印度人均47美元的消费额,在泰国能翻十倍——不是钱包瘪,是实在找不到值得掏钱的东西。孟买商会那份报告写得明白:印度手工艺品在中国电商平台退货率高达38%,差评里"线头比恒河浮尸还多"的比喻能笑死人。
瓦拉纳西的火葬柴堆旁,深圳摄影师老周收起长焦镜头。穿制服的警察凑过来伸手:"拍照许可证,五百卢比。"老周乐呵呵亮出手机相册:"您瞅瞅,这堆木头在你们国家景区管理局官网明码标价三百五。"印度人总纳闷中国游客为什么对三十卢比的小费斤斤计较,却看不见对方刚给尼泊尔孤儿学校转了五千美金。
金庙外的锡克教小哥追着旅游团推销"24K金符",天津大妈突然掏出个激光检测仪。"大兄弟,这纯度还没我家高压锅实在!"周围哄笑声中,没人注意大妈背包里露出半截京都买的金箔面膜包装。中国游客的沉默不是金,是见惯全球市场后的降维打击——日本电器、意大利皮具、瑞士腕表能把行李箱塞爆,唯独给印度纪念品留的位置,比恒河里的纯净水还少。
泰姬陵的夕阳把大理石染成蜜糖色,杭州网红博主对着三脚架叹气:"姐妹们谁懂啊?这儿的纪念衫洗一次能缩成童装!"视频评论区瞬间炸出八百条吐槽,最火的那条写着:"印度老板说我们穷,他们卖的手机壳在拼多多九块九包邮!"德里金店老板至今想不通,为什么那些"穷酸"中国人回国后,朋友圈定位全在迪拜免税店。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