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介绍桐乡美食后,今天我们往东走走,在桐乡和上海之间,是与桐乡同属嘉兴市的两个区域——嘉善县和平湖市,他们紧贴上海,却很容易被驱车前往浙江的上海朋友忽略,桐乡是碳水王国,那他们的邻居又是如何,能在哪里找到好吃的碳水吗?索引如下:
嘉善落锅面 嘉善烧卖 平湖清肉丝面 泡菜鸡丁面
嘉善落锅面
和桐乡阿能像又不像
桐乡阿能面的特色之一,便是每碗面一锅一煮,但这个做法,在东边的嘉善存在已久,爆炒、加汤、下面皆在小铁锅内,浇头之中,鳝丝、爆鱼为两大特色,尤以每日现杀的爆鱼为特色,嘉善下属古镇西塘的落锅面以此为招牌,开出「西塘天下第一面」的连锁店,是至西塘游玩的必打卡点之一。

「丁嘉面馆」在嘉善小镇的一个角落里,本地老面馆,仅见街坊到访。要了数碗面,汤面、干挑,雪菜肉丝、爆鱼、鳝丝,一网打尽。





汤面是上海肉丝菜汤面的味道,面与浇头同煮,味浓。爆鱼调味更浓,这“天下第一面”名不虚传,齁甜了。
同样的浇头食材,在上海并不少见,但做法和风味并不一样,和西边桐乡也不一样,说人话是别致,说白话是各有特点,但不能说是特色。
嘉善烧卖
上海下沙烧卖的远房亲戚
上海人从小吃的烧卖,馅料多为酱油调味的糯米,拌香菇、肉丁,而原南汇地区下沙的烧卖是个“异类”,在笋的季节,下沙猪肉笋丁烧卖是浦东最炙手可热的小吃,多少食客驱车去沪南公路深处一饱「德特烧卖」的口服,一是现做的好吃,二是在自己家很难蒸得好,相信每位把那蒸纸搞得破破烂烂的朋友,想到在自己家里蒸「德特烧卖」,都会哑然一笑。

而下沙烧卖的远方亲戚,跨过黄浦江,在西边的嘉善,嘉善烧卖历史悠久,亦是肉馅配上笋丁。


踏入嘉善烧卖老店之一的「友记烧卖」,店主自己在包烧卖,要了豆浆和一笼烧卖,每只烧卖大小基本一致,以猪腿肉、肉皮冻为馅,在季节合适时还加入笋尖,据说地道的嘉善烧卖会沿边缘捏出24道褶纹,象征24节气,是否那么卷倒未必。入口Q弹,肉甜皮韧是事实,如果顺道而来一尝,也是不错。

平湖清肉丝面 泡菜鸡丁面
到了店里才知道是什么
因为沈海高速,上海人去宁波、绍兴,大多会途径平湖,但走过路过就是错过,大概没几个人会下高速到平湖看看。
清肉丝面是什么?
“清肉丝面”当属平湖本帮面的“元老大拿”,所谓“清肉丝”,实际是本地的土语,可以大致理解为清一色肉丝、纯肉丝的意思。这位“元老”的用料简单实在,但越日常方显大道至简。新鲜瘦肉切成细丝,经过水淀粉抓匀后用猛火爆炒,着以鲜酱油入味、老抽上色,一碗浓油赤酱、肉质鲜嫩的清肉丝面即刻完成。一碗干挑清肉丝上桌时,酱油色鲜亮的肉丝和尚未拌开的米白色面条相得益彰,挑匀后根根分明的面条裹着鲜嫩的肉丝和油亮的酱汁,一口下去层次丰富,获得感爆棚。
在平湖长大的这代“80后”“90后”,脑海里或多或少会记得那么一两家隐在小巷中、街市旁的平湖面馆,记得曾经跟父母、同学或朋友相对而坐,吃着一碗干挑面,聊着家常话的恬静画面。
——《平湖这碗面,绝对是“顶流”》陆燕
平湖不愧为“小平湖”,市镇真的很小,前往当地最有名的面馆之一「袁圆面馆」,这名店位于一老小区门口,街坊小店,连煤气都不通,用的是液化气钢瓶。店里只有一人,下面、炒菜、跑堂,都是他。

与北边嘉善落锅面、西边桐乡阿能面相同,「袁圆面馆」的面也讲究现做现吃,但又有不同,「袁圆面馆」的年轻主人一只面锅一只油锅同时开工,动作利索。

这清肉丝原来就是炒肉丝,上海的肉丝面大多甜口,而这里基本只有咸,而且是非常咸。
“大概平湖人都很重口。”

而「袁圆面馆」的另一个招牌是泡菜鸡丁面。想到泡菜,大多会认为是川味或者贵州风味,但当地人将泡菜与鸡丁同炒为“酸菜鸡米花”,以前从未再其他地方尝过,但与清肉丝面存在同样的问题,过咸至齁咸,并且,大概是味精不要钱,事后可以让人喝好多水,我只能理解为,虽然是邻居,但口味的差别竟是如此之大。
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链接
《如何在日本体验米其林餐厅》
依旧可以进入听我的演讲内容
https://www.zhihu.com/lives/7615512804212408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