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县城的体制内,有个现象挺让人琢磨的。那就是为了一个副科职位,有些人简直是豁出去了,健康、家庭全都可以牺牲,就想着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呢?咱今儿就来聊聊。
先讲个真事儿。早年我出差的时候,听闻有个地市局有位科长,那可是出身寒门,本事不小,能写能干,啥事儿都力求完美。刚入职场的时候,运气也不错,跟了个好领导,没几年就提了科长。可自打那位伯乐领导退休后,他这仕途就跟按了暂停键似的,一直没啥动静。
那时候,单位里内卷得厉害,大家就跟比赛谁更拼命似的。
这位科长也是其中的佼佼者,经常是没日没夜地干活。有一回,市里主要领导要来视察,他带着整个科室的人通宵准备迎检资料。那一夜,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讨论声此起彼伏。等视察完,别人都松了口气,他却又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下班后的夜晚,别人都在家陪老婆孩子,他却忙着四处奔走、拜访关系。酒桌上,那是一杯接一杯地灌,非得把对方陪高兴了才行。有时候喝得酩酊大醉,还得家人来接。就这么折腾了好久,终于在某次机缘巧合下,攀上了当地一位实权派人物,如愿进了班子当了副职。
可这代价也不小啊,半年后一体检,多年累积下来的酒精肝变成了肝癌,只好退居二线。
这故事听起来真让人感慨,仿佛在说世事无常,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但现实呢,往往不是这么回事。
你瞧瞧那些顺风顺水提拔上去的人,一个个体检报告干干净净,面色红润,精神头倍儿爽。而那些靠牺牲健康才换来一点机会的人,很多时候根本连提拔的机会都捞不着。
为啥呢?因为在这官场里,晋升靠的不只是埋头苦干,还得有势、有术。
啥是势呢?要么家里背景雄厚,要么上面有人提携,要么手里握着别人没有的资源。有了这些筹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往上爬。要是这些你都不具备,手里就只剩拼命这张牌,那大概率只能在基层当个老黄牛,评几个先进,这就是领导对你的“嘉奖”了。
其实啊,在这体制内往上爬,就像是在走一条残酷又漫长的赛道。健康?那只是入场券而已。
真正能从这条赛道里杀出来的,不管是哪个级别的实权领导,那都是精力充沛、耳聪目明的主儿。他们可以连续几天应酬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能精神抖擞地处理事务;半夜有紧急任务,也能迅速应对,第二天照常上班,跟没事儿人一样。
而那些在半路上就把身体累垮的人,早早就被淘汰出局了。一旦成功晋升到一定位置,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不用再亲自处理那些繁杂琐碎的事儿,只需把握大方向就行。除了必要的应酬,基本不会有啥损害健康的事儿。
再看看这四线小县城,经济不咋发达,资源也少得可怜,整个县城的经济就靠着上面拨点钱维持运转。
这时候,副科领导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他们就像是站在河流上游的人,水资源丰富得很,想用水就用水,还能控制水流方向,筑个坝蓄个水啥的。这位置,多少人盯着呢,竞争虽激烈,但一旦坐上去了,那日子过得还挺滋润,面色红润、春风满面,健康状况似乎都越来越好了。
所以说,在提拔和健康之间做交易,可不是你付出多少健康就能换来相应回报的事儿。不是说你熬出个酒精肝、胃溃疡,明年就能升个职;也不是你在酒桌上把自己喝成肝癌,明天就能收到升职的通知。
这晋升的赛道有很多条,有人靠关系、有人靠资源、有人靠业务能力,反正不能只靠拼命出卖健康这一招。
在这个小县城的体制圈里,大家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人明白顺势而为,利用手里的资源和人脉轻松上位;有人则一味地蛮干,把自己的健康都搭进去了,最后可能还是一场空。
所以,在追求晋升的时候,真得好好掂量掂量,别到最后落得个身体垮了、职位也没捞着的下场。
毕竟,人生这场戏,健康才是演好角色的基础,没了健康,再好的剧本也唱不下去不是?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