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的日子恐怕不太好过,从高管被辞到新车交付风波,再到创始人雷军亲自下场回应外界的种种质疑,这家公司似乎被架在了舆论的火山口上,一举一动都被无数双眼睛死死盯住。
最近,雷军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坦诚地回应了外界的尖锐问题。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小米多年来遭受的质疑时,雷军显得有些无奈。
他坦言:“这就是我们比较难受的地方。”他认为,主要原因是小米的模式太新,成长速度又太快,很容易被外界误解。
为了证明小米在用行动改变认知,他举了个例子。
前几年,说小米是“组装厂”的声音特别多。
但自从小米的手机和汽车智能工厂投产后,这种声音几乎就消失了。
最后,他甚至恳请大家:“希望大家帮我们多宣传,多解释。”
这番话听起来,既有企业家的格局,也透着一丝疲惫。
然而,雷军这边刚呼吁大家多理解,那边自家后院就起火了,而且烧得不小,这把火就来自他曾经非常赏识的得力干将——王腾。
王腾,原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在米粉圈里知名度相当高。
但前不久,一纸辞退公告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公告措辞严厉,直指王腾“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且存在利益冲突”,属于严重违规。
网上传出的细节更是惊人,称王腾从2024年10月起,多次向外部机构有偿提供小米汽车SU7的定价策略、供应链成本等核心商业机密,累计收了187万元的“咨询费”。
这事儿可不小。
要知道,小米SU7是雷军堵上所有声誉的“最后一战”,在最关键的定价和成本环节被人从内部捅了刀子,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尽管王腾本人回应称承认失职违规,但否认违法,可这番辩解在铁证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雷军在访谈里强调创业最重要的事是“找人”,结果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却出了这么个岔子,确实有点讽刺。
手机业务高管出事,被寄予厚望的汽车业务也没闲着。
先是网红作家“风云XTony”提车,搞出了一场“报警门”。
他质疑小米SU7 Ultra的前舱盖“碳纤维双风道设计”与宣传不符,带着承诺书去交付中心要求小米签字,还开了直播。
结果,小米交付主管直接报警,理由是“拍摄到其他客户隐私,影响企业经营”。
这一下,一个简单的产品疑问,瞬间升级成了对峙,闹得沸沸扬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紧接着,不少车主发现,自己刚到手的新车挡风玻璃上,竟然隐约有“测试车”三个字的印记。
这下车主们炸了锅,谁愿意花几十万买一台可能是“测试车”的商品?
小米官方赶紧出来灭火,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解释说,这是工厂抽检车辆时贴的静电贴留下的隐形痕迹,用湿毛巾就能擦掉。
但这解释并没能让所有人满意,毕竟“测试车”这三个字太扎眼,总让人心里膈应。
连续的负面事件,直接冲击了市场信心。
被捧上神坛的小米SU7 Ultra,在二手市场的价格开始“血崩”。
消费者逐渐冷静下来,发现所谓的“超跑性能”在日常通勤中并不实用,加上各种争议,口碑受到不小影响。
市场的冷淡也反映在了小米内部。
曾经专为服务SU7 Ultra车主而设立的精英销售团队“Ultra Master”,被传出已经降级为高级销售,需要同时承担SU7、YU7等其他车型的销售指标。
说白了,就是日子不好过,大家得一起抢饭吃了。
回头再看雷军那段访谈,他说小米有很多失败经历只是没公开,“这样我的成功率就是100%”。
这句玩笑话在当下听来,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那个可以“隐藏失败”的小公司了,它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
雷军的坦诚和信心值得肯定,但如何管好人、造好车、做好服务,平息这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海啸,才是小米眼下最棘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