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十五年,这次我终于学会了“手痒也得忍着”
炒股这事儿,真不是看几本书、学几个技术指标就能稳赚的。我在这市场里摸爬滚打十五年,亏过、赚过、兴奋过、也失眠过。说实话,大多数人都一样,刚开始都觉得自己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结果往往是“越操作越亏,越亏越不甘心”。但今年有点不一样——8月底那一波大涨,我居然忍住了没追高,甚至还清掉了七成仓位。你说神不神奇?
那时候市场热得发烫,朋友圈全是晒收益的,群里都在传“牛来了”,我手里剩下的三成仓,每天看着数字跳,心里跟猫抓似的。好几次已经点开了交易软件,又硬生生关掉。不断跟自己说:别贪,别贪,风险都是涨出来的。果然,没几天市场就开始了连续回调。虽然我也没能在最高点全部清仓,但至少大部分资金躲过了这波下跌。回过头看,这种“忍住”的感觉,比吃到涨停还痛快。
你有没有发现,股市里最难的其实不是分析公司、也不是看财报,而是管住自己的手?明明知道已经涨得太高,风险大了,但还是总想着“再赚一点就跑”;明明清楚大跌还没结束,却总幻想“已经跌到底了,抄个底试试”。这种心态,我太熟悉了。说白了,就是贪婪和恐惧在轮番操控我们的决策。
比如这次,8月底沪深300指数冲高到接近3900点,市场情绪简直沸腾了。但我翻了翻历史数据,发现每次指数短期快速拉升超过20%,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波5%-10%的回调。这不是什么神秘规律,就是资金短期获利了结带来的正常波动。数据来源是同花顺iFind和东方财富的历史行情统计——这些平台谁都能查,但真正愿意去看、去信的人却不多。
而我之所以这次能“手痒却忍住”,是因为之前实在吃过太多次亏。2015年那波牛市崩盘,我整整套了三年;2018年去杠杆阴跌,我又硬扛了一整年。你说人是不是总得摔几次才能真正记住疼?我现在的心态就一句话:宁可少赚,不可大亏。尤其是市场情绪高度一致、所有人都喊“牛来了”的时候,反而更要警惕。
这不是说我看空市场,也不是劝大家永远别炒股。恰恰相反,我觉得普通人完全可以参与股市,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策略和纪律。比如设定明确的止盈止损点、控制单只股票的仓位比例、坚决不借钱炒股……这些道理听起来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人,长期下来基本都不会差。
我现在习惯每天收盘后简单写几句操作笔记,记录当时的决策原因和情绪状态。时间久了就发现,自己大多数失误都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心态崩了——一涨就飘、一跌就慌。如果你也在市场里待过几年,大概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真正的投资高手,不一定每次都能买在最低、卖在最高,但他们一定有一套应对波动的方法。市场永远不会只有机会,也不会只有风险,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你赚的钱是你认知的变现,你亏的钱是你认知的缺陷。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很多资深投资人反复强调的,比如巴菲特就多次提到“能力圈”概念——不懂的东西别碰。
说到底,股市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练的不是技术,是心性。能不能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我当然还远算不上高手,但至少这次,我觉得自己进步了。
文中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东方财富网公开行情数据
经典语句:投资的本质,不是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而是懂得放弃那些不属于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