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下,普京的签字笔终于落下。
这位硬汉总统等了整整十年,终于等到中俄蒙三国天然气管道协议尘埃落定。
旁边蒙古总统笑得见牙不见眼,这笔买卖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中国代表则一脸淡定,心里盘算着这条能源大动脉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
这条被称作"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管道可不是普通工程。它要从俄罗斯最西边一路向东,穿过蒙古大草原,最后接入中国的能源网络。全长2600公里,光是在蒙古境内就要走8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武汉的距离。每年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足够装满500个鸟巢体育馆。这规模,这阵仗,难怪欧美那边急得直跳脚。
俄罗斯这次是真被逼急了。自从和欧洲闹翻,天然气卖不出去,仓库都快堆不下了。普京心里门儿清,再不找新买家,家里那些能源大亨非得造反不可。中国这边倒是稳坐钓鱼台,眼看着俄罗斯着急上火,谈判桌上该压价就压价,该谈条件就谈条件。蒙古更是个机灵鬼,两边讨好不说,还趁机要了个好价钱。
要说这管道谈判,那叫一个曲折。十年前刚提出来的时候,三方都在打小算盘。俄罗斯想多卖钱,中国想少花钱,蒙古则琢磨着怎么多收点过路费。每次谈判都跟菜市场砍价似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最逗的是去年冬天,俄罗斯代表急得直跺脚,中国代表就是不紧不慢地喝茶,把老毛子急得够呛。
现在协议签了,三国老百姓都能得实惠。中国工厂用上便宜气,生产成本能降下来,说不定明年买家电能便宜个百八十块。蒙古那边更乐呵,管道沿线要招工,放羊的汉子培训三个月就能上岗,工资比放羊翻了好几番。俄罗斯虽然卖得便宜点,好歹是把库存清出去了,总比烂在手里强。
欧洲那边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嚷嚷着要制裁俄罗斯能源,现在可好,冬天取暖都得看中东脸色。中国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玩得漂亮,不声不响就把能源安全搞定了。要不说还是东方人聪明,从来不做赔本买卖。
这条管道背后还有不少趣事。勘探队在西伯利亚冻土带作业时,经常能碰上出来遛弯的北极熊。工人们都得随身带信号枪,不是防人,是防熊。蒙古段施工更逗,有时候挖着挖着就能挖出成吉思汗时期的古董来,工程队还得等考古专家来鉴定。
天然气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冷暖。中国这次算是把能源安全的保险箱又加了一道锁。俄罗斯也松了口气,总算不用看欧洲脸色过日子了。蒙古更不用说,躺着收钱的好事谁不乐意?三国这回是真真正正的互利共赢。
要说这能源市场,跟菜市场还真有点像。谁家货好价低,顾客就往谁家跑。欧洲非要摆谱,结果把老主顾给气跑了。中国这边讲究和气生财,该讲价讲价,该合作合作,最后大家都得实惠。这道理,蒙古牧民都懂,怎么有些发达国家反而犯糊涂呢?
管道建好后,三国还得合伙开家公司来管理。俄罗斯出气,中国出钱,蒙古出地,这配置跟开火锅店似的,各司其职。以后运营起来,少不了还得斗智斗勇。不过既然都坐到一张桌子上了,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看着三国元首碰杯庆祝的照片,让人想起《三国演义》里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不过这次,分的在欧洲,合的在东方。这条横跨欧亚的能源大动脉,注定要成为21世纪能源版图上最醒目的一笔。
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