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国家队主力二传手,居然要被24岁的省队老将压着打?
江苏女排这个"二传福地"最近炸开了锅。张籽萱在世联赛上一战成名,带着国家队光环杀回江苏,却迎面撞上了刚帮球队夺冠的孙燕——这个曾被刁琳宇压制多年、又因伤错过无数次机会的"倒霉蛋",去年决赛临危受命时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别。
身高1米87的孙燕杵在网前就像座铁塔,拦网时能把对面攻手盯得发毛。更绝的是她跟攻手们的默契,去年联赛后半程突然被推上主力位,硬是和龚(翔宇)、吴(梦洁)这些老搭档打出了行云流水的战术球。反观张籽萱,虽然被赵勇钦点为国家队新核,但回到江苏队的地盘上,她那1米8的个头在网口争抢时难免吃亏。
施海荣现在怕是愁得薅头发。用孙燕?这姑娘刚用冠军证明自己不是省油的灯,况且24岁正是二传手的黄金年龄。用张籽萱?且不说年轻人需要交学费,光是放弃好不容易磨合成熟的阵容就够冒险。更微妙的是派系问题——孙燕是郎平时代留下的"遗产",张籽萱却是赵勇亲手提拔的嫡系,两位教练的审美差异直接摆在了施海荣面前。
江苏女排的二传传承向来带着点魔幻色彩。从八十年代的孙晋芳开始,到后来"黄金一代"的赵云,再到把暴力二次球玩出花的刁琳宇,几乎每个时代都能冒出个国家队级别的二传。但这次的情况格外棘手:过去都是老带新自然接班,现在倒好,两代主力直接撞车——孙燕还没坐稳江山呢,更年轻的挑战者就提着刀杀到家门口了。
球迷们早分裂成两派。挺孙派翻出她决赛中神出鬼没的背传视频,"关键分敢给副攻甩快球,这心理素质张籽萱有吗?"挺张派则甩出国际比赛数据:"人家世联赛传球成功率比孙燕联赛数据还高3个百分点!"其实两人技术特点截然不同:孙燕擅长用身高优势玩高点传球,张籽萱则胜在移动速度和战术创新性,这恰恰是施海荣最头疼的地方——选谁都不是简单的实力对比,而是战术体系推倒重来的赌博。
更戏剧性的是位置轮换的暗流。按照排球比赛规则,二传手在前排时必须参与拦网,这时候孙燕的身高优势就碾压性存在;但轮到后排时,张籽萱更灵活的防守卡位又能多起几个关键球。有专业博主算过账:如果按每局平均拦死2个球计算,孙燕在场相当于白送6分,这数据在势均力敌的联赛里足够左右胜负。
刁琳宇当年压制孙燕的故事现在听起来像个黑色幽默。谁能想到被压了四年的替补,刚翻身一年就遇上更生猛的后来者?眼下孙燕的合同里据说藏着国家队优先条款,可偏偏今年集训名单公布时,她名字后面跟着刺眼的"暂不征调"。倒是张籽萱在国青队那些录像被翻出来热议——2023年亚青赛决赛她带着发烧上场,第三局关键分连续三个二次球得分,这种混不吝的劲儿确实像极了年轻时的刁琳宇。
训练馆里的火药味比球迷想象中更浓。内部人士透露,最近队内分组对抗时,孙燕那组主攻扣球成功率明显高出一截,可张籽萱带着替补阵容硬是靠发球冲击打出好几波小高潮。教练组每天开会的时长比平时多了一倍,据说连食堂还为此调整了食谱——毕竟两个二传手都需要单独加练,营养师得准备双份的蛋白粉。
这场暗战背后还藏着省体育局的算计。全运会年龄组新规要求必须有U20球员主打,这等于提前给张籽萱发了保送卡。但联赛冠军关乎商业赞助和球市,让初出茅庐的小将担纲又太过冒险。有记者拍到施海荣最近总在翻看2021年联赛笔记——那年他冒险启用新人吴梦洁,结果差点把季后赛门票玩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