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基米希,这位德国队的队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罗特魏尔。不是为了休假,而是开了一家自己的足球学院。这事儿听起来挺顺理成章,一个功成名就的球员回馈家乡,做些培养下一代的事,尤其他自己还带着一份声明,说是“有经验,知道合适的条件对发展有多重要”。这话倒没错。
他这个项目主要面向8到14岁的孩子,让他们能在本地接受高水平训练,不用太早离开家。这个点子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到了痛点。我记得很多年前采访过一个年轻球员,他当时为了进一个大俱乐部的梯队,13岁就背井离乡,周末才能回家一趟。那小孩个子不高,当时聊起来,说起想家,眼眶都有点红。这大概就是基米希想解决的问题吧,让孩子们追梦的同时,还能保有家庭的温暖。这个选择,很个人化,也挺有人情味。
当然了,作为拜仁慕尼黑的核心球员,他做这些事总会引来各种关注。这几年关于他的新闻,除了场上的表现,就是那些转会传闻。他跟俱乐部的合同,还有他未来的位置,一直都是媒体热议的话题。他这个年纪,正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期,未来怎么走,确实是个值得琢磨的事。一边是俱乐部,一边是国家队,他身上的担子不轻。
其实,这种球员办青训营的事,圈子里也不少见。像之前哈维在卡塔尔就搞过,不过那是另一种情况,更像一个商业项目,跟他的新俱乐部也有关系。基米希这个呢,感觉更像是一个个人情感驱动的计划,毕竟是自己的家乡。这跟那些退役后才开始搞青训的又不太一样,他还在职业生涯巅峰。那段时间在欧洲,我看过不少球员的个人基金会或者学院,很多都是球员退役后才真正启动,但基米希显然是提前行动。这说明他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些,规划得挺长远。
话说回来,他最近在场上的状态,特别是国家队的表现,总让我觉得有点别扭。他在拜仁是中场核心,但是在国家队,位置一直变来变去,有时踢边后卫,有时踢中场。这挺像之前菲利普·拉姆的情况,那会儿拉姆也是,在俱乐部和国家队的位置来回切换,有时候影响了他的发挥。基米希现在似乎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当然,这是作为记者的个人观察,不能说绝对。不过,这或许也是他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挑战。毕竟,不是每个球员都能轻松适应多重角色。
至于他的新学院,据说会组织训练营、个人特训和各种比赛,还会和德国其他青训队比赛。这听起来非常专业,不是玩票性质。这种投入,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他既要保持自己在场上的高水准,还要兼顾这个新项目,确实挺考验人的。我倒觉得,像他这样有能力的球员,如果能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那比单纯在球场上赢得冠军更有意义。毕竟,冠军只有一个,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球员,那是对整个足球运动的贡献。他把这个项目选在自己的家乡,也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我倒是希望这个项目能顺利办下去,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从这个角度看,基米希这个决定,比那些只想着转会和高薪的球员,要有格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