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抢在法国派兵前,普京掀桌子,乌总理办公室被炸,俄军三大军区已动真格

点击次数:58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9-18 01:30:48
9月7日的基辅夜空,被持续不断的爆炸声撕破。 从当天夜间开始,俄罗斯军队发起了一场长达11个小时的大规模空袭,密集的火力覆盖让这座城市经历了俄乌冲突以来最紧张的一夜。 乌克兰方面事后统计,俄军在这次空袭中一共发射了810架无人机、4枚弹道导

9月7日的基辅夜空,被持续不断的爆炸声撕破。 从当天夜间开始,俄罗斯军队发起了一场长达11个小时的大规模空袭,密集的火力覆盖让这座城市经历了俄乌冲突以来最紧张的一夜。

乌克兰方面事后统计,俄军在这次空袭中一共发射了810架无人机、4枚弹道导弹以及9枚巡航导弹。 尽管乌军方宣称大部分来袭武器都被成功拦截,但落在地面的弹药还是造成了严重后果。

位于基辅市中心的乌克兰总理办公室大楼首次遭到袭击,建筑的屋顶和上层结构被直接命中,破损的墙体和散落的碎片在第二天清晨清晰可见。 这场空袭最终导致3人死亡,至少18人受伤,急救人员和消防车整夜在街头穿梭救援。

这场空袭的时间点耐人寻味。 就在几天前的9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举行的支持乌克兰“志愿联盟”会议后宣布,已有26个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家正式承诺,将在未来俄乌达成停火或和平协议的框架下,向乌克兰派遣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作为“保障部队”。

马克龙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这些部队的任务是“为乌克兰领土和乌克兰本身带来安全保障”。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随后也证实,所有同意派军的国家正在准备相关文件,战后外国部队进驻乌克兰的框架已经达成共识。

这一消息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对俄罗斯的直接摊牌,北约国家计划在战后将军事力量部署到俄罗斯的西部边境附近。 而俄军这场创纪录的空袭,被视作对这一计划的即时回应。

从俄军使用的武器来看,这次空袭经过了精心策划。 乌军方分析后发现,俄军投入了“天竺葵”系列自杀式无人机作为主要打击力量,这种成本相对低廉的武器适合进行饱和式攻击。 同时配合使用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则专门用于打击高价值目标,该型导弹最大射程约500公里,能在飞行末端进行机动规避拦截。

部分巡航导弹被确认是Kh-101型号,这种原本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武器在俄乌战场上被缩减了油箱空间,转而搭载更大重量的战斗部,提升打击威力。 多种武器的组合使用,让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面临多重挑战。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此前的公开讲话中已经划出红线:“俄罗斯武装力量将视乌克兰境内任何外国部队为合法打击目标。 ”他强调不管这些部队来自北约还是所谓的“志愿联盟”,只要进入乌克兰境内就会被俄军打击。

事实上,俄军的军事行动不仅限于空袭。 有消息显示,俄罗斯东部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和南部军区的部队正在向乌克兰方向集结。 其中南部军区所辖的第18集团军主力摩步第70师已经部署到赫尔松至扎波罗热的防线,这支部队隶属于负责该区域防务的第聂伯集群。

曾在2022年参与安东诺夫机场突袭战的精锐部队,第11突击空降旅,也被调往顿巴斯前线。 这支经验丰富的伞兵部队的调动,被认为是俄军加强前线战力的重要信号。

俄军还在前线部署了新一代“兰切特”系列巡航弹药,这种配备智能导航和目标识别系统的武器,能在侦察无人机的引导下精准打击乌克兰的火炮、防空系统等目标。 这些新型装备的投入使用,显示出俄军正在提升战场智能化水平。

面对俄罗斯的强硬反应,欧洲国家的态度显得十分谨慎。 马克龙在宣布26国派军计划时特别强调,这些部队的部署有一个前提,必须在俄乌达成停火协议或和平协议之后。 这意味着在当前战事持续的情况下,欧洲军队不会贸然进入乌克兰境内。

法国总统办公室随后也补充说明,欧洲提供的安全保障可能包括派遣军队参与维和行动,但“不会驻扎在前线”。 这种表述清晰地传递出欧洲国家希望避免与俄军直接交火的底线。

泽连斯基虽然证实了战后驻军计划正在推进,但也强调“强大的乌克兰军队将成为安全保障的基础”。 乌克兰方面似乎也明白,外国军队的保护并非无条件,自身的战力仍是谈判的重要筹码。

除了空袭政府大楼,俄军近期的打击范围还覆盖了乌克兰的军工设施和经济目标。 乌克兰研制“游隼”导弹的试验场和生产厂房就多次遭到俄军火力打击,这款最大射程可达750公里的武器被俄方视为重要威胁。

在南部军区的部署调整中,第8集团军被派往顿巴斯主战场,成为新的南部集群核心力量。该集团军名义上指挥顿涅茨克第1军和卢甘斯克第2军,但实际上这两支部队保持着较大的独立性,这种编制结构反映出俄军在占领区的控制模式。

俄军使用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射程接近1000公里,突防能力极强,专门用于打击严密设防的目标。 而乌克兰则在推进“火烈鸟”“远程海王星”等国产导弹的研制,试图增强对俄罗斯后方目标的打击能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阻止北约军队进驻乌克兰是明确的战略底线。 在莫斯科的战略规划中,乌克兰必须成为俄罗斯西部边境的安全缓冲区。 这种安全诉求让俄罗斯在谈判中难以让步,即便持续的战争已经给本国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泽连斯基多次表示不会放弃任何一寸领土,而欧洲国家虽然提供军事支持,但始终避免直接卷入冲突。 这种僵持状态使得俄乌冲突看不到快速结束的迹象。

俄军通过大规模空袭和兵力集结展示强硬姿态,试图迫使对方在谈判中让步。 而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则在推进长期安全保障计划,为战后局势布局。

9月7日的这场空袭不仅打破了乌克兰政府大楼从未被打击的记录,更向各方传递了清晰的信号:任何涉及乌克兰的安全安排都必须考虑俄罗斯的立场,否则可能面临更激烈的军事回应。

随着26国驻军计划的推进和俄军的持续施压,俄乌冲突的外部影响因素正在增多。 各方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本已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微妙。

现在,基辅街头的废墟正在被清理,受损的政府大楼也开始评估修复方案。 但在这些表面平静的背后,各方的军事和外交博弈仍在紧张进行中。 每一次导弹的发射,每一次部队的调动,都在悄然塑造着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