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他曾是蒋介石的座上宾,叱咤上海滩却遭军阀暴揍,黑帮教父晚年竟扫大街?

点击次数:75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17 23:00:06
黄金荣的人生,堪称一部社会变迁下的畸形史诗。他于1868年出生在江苏苏州,祖籍浙江余姚,幼年就与众不同。五岁那年,一场怪病在他脸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痘痕,由此得了个“麻皮”的绰号。 那个年代,中国正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鸦片战争的阴影笼罩

黄金荣的人生,堪称一部社会变迁下的畸形史诗。他于1868年出生在江苏苏州,祖籍浙江余姚,幼年就与众不同。五岁那年,一场怪病在他脸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痘痕,由此得了个“麻皮”的绰号。

那个年代,中国正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鸦片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大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秩序混乱,为各类人物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黄金荣的父亲黄炳泉,曾是一名捕快,后来失去了差事。为了生计,全家迁到上海,父亲倾尽积蓄,在上海开起了“悦来茶馆”。

茶馆里人来人往,有码头工人,有小商贩,也有江湖人士和赌徒。幼小的黄金荣耳濡目染,对这些三教九流充满了好奇。

虽然父亲曾试图让他读书,九岁时将他送进私塾,但他从小就受溺爱,叛逆不羁。在私塾里,他睡觉打架,结交了一帮社会上的朋友,学习对他而言毫无吸引力。

正如电视剧中以他为原型的人物冯敬尧所说,穷人最不缺的或许不是金钱,而是“野心!成为人上人的野心!”这份不甘平庸的强烈欲望,或许从那时便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流氓本色初养成

父亲黄炳泉去世后,家中断了经济来源。母亲邹氏只能靠为人洗衣来维持生计。十五岁的黄金荣不得不早早步入社会,机缘巧合下,他在城隍庙的一家裱画店当了学徒。

这份工作最初艰辛异常,劈柴挑水,打扫卫生,让年轻的他倍感疲惫。但黄金荣头脑灵活,仅两年便掌握了裱画手艺,甚至学会了“以假乱真,瞒天过海”的伎俩。

在裱画店的日子,他偶然结识了青帮的当家人陈世昌。此人坑蒙拐骗,好赌好色,黄金荣很快便拜在了他的门下。

跟着陈世昌,黄金荣染上了赌瘾,两人通过设局作弊,屡屡赢钱。这些不义之财被师徒二人挥霍在烟花场所,满足了黄金荣对奢靡生活的渴望。

渐渐地,赌博和裱画店的微薄收入,已无法满足他对享受的无止境欲望。陈世昌便给他出了个“主意”:抢劫。

黄金荣利用裱画店学徒的身份,提供顾客取画的时间和地点。陈世昌的手下则提前埋伏,将画作抢走转卖,所得赃款师徒对半分成。

当裱画店的手艺全部学完,黄金荣可以出师时,他已对这种不劳而获、灯红酒绿的生活欲罢不能。恰逢法租界扩大规模,需要招募警察。

25岁那年,也就是1892年,黄金荣通过一番利益输送,顺利成为了法租界的一名三等华捕。这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全新的篇章。

黑白通吃上位路

进入法租界巡捕房后,黄金荣的晋升之路异常顺遂。或许是得益于父亲曾是捕快的耳濡目染,他对于查案侦探的门道颇为熟悉,一些小偷盗案总能被他轻易侦破。

这些小功劳的累积,让他的职位得到了初步提升。然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小案件带来的功绩已无法支撑他更快地向上爬。

于是,黄金荣开始玩起了“大的”。他勾结法租界的朋友和道上的狐朋狗友,自导自演了几场轰动一时的大案。

通过这种手段,他成功坐上了华人巡捕探长的位置。对于饱经磨难的他而言,这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巨大飞跃。

成为探长后,黄金荣的身份地位水涨船高,身边的朋友圈也从市井小民变成了达官显贵。他深谙“权能生财,财能长势,势能掌权,环环紧扣”的道理。

他开始与上海青帮进行更深层次的利益交换,实现了真正的黑白两道通吃。自此,黄金荣公然贩卖鸦片,大肆开设赌场和跑狗场,经营商铺,甚至控制了银行。

他利用租界与华界并存的特殊社会背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择手段地聚敛了巨额财富,成为了旧上海滩真正的巨富和流氓大亨。

黄金荣最风光的时候,法租界的娱乐场所、大小商铺、烟馆甚至“书寓堂子”,几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他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为“上海三大亨”,且稳居首位。

上海人民曾流传一句话:“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三大亨的各自特点。

1927年,黄金荣更是组织了“中华共进会”,积极参与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充当刽子手,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人代表,为蒋介石冲锋陷阵。

蒋介石曾亲自题写“文行忠信”四个字来褒奖这位“黑色大亨”。黄金荣也因此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以及行政院参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党国要人”。

在巅峰时期,就连蒋介石都曾拜在他的门下。后来,蒋介石成为国民政府的首脑,两人由最初的师徒关系,转变为相互扶持的利益输送体,使得黄金荣在上海滩的地位更加稳固。

嚣张的代价

然而,即便强如黄金荣,在权力与财富的巅峰,也曾遭遇过颜面扫地的暴打。这位嗜好女色的“教父”在成为上海第一人后,对寻常女子已无兴趣。

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上海滩名气十足的京剧名角露兰春。露兰春长相出众,一度被誉为“上海第一美人”。

露兰春之所以能有当时的成就,离不开黄金荣在背后的鼎力扶持。那时的上海,有钱有势的大人物们闲暇之余都喜欢去戏院听戏,黄金荣也不例外。

在一次偶然的演出中,台下的黄金荣被舞台上唱戏的露兰春深深吸引,从此为她着迷。他甚至专门为露兰春搭建了戏台,只为她一人唱戏。

黄金荣的这番作为,使得露兰春的名声越来越大,她的戏票甚至被炒到了天价,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在一次演出中,有位年轻人在台下对露兰春的唱戏水平和长相出言不逊,大肆讽刺。

这让当时在台下的黄金荣勃然大怒,他当即转身对手下的打手喝道:“过去教训教训这个小刺佬!”话音刚落,打手们便冲上前去,将那位出言不逊的年轻人暴打了一顿。

黄金荣以为自己出了气,却不知此举已为自己惹下了弥天大祸。被他手下暴打的年轻人,正是当时浙江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无论你有多少钱财或多大权势,最终都得忌惮手握兵权的人。卢小嘉受此奇耻大辱,岂能善罢甘休。

次日,卢小嘉集结了一队士兵,直接冲进了黄金荣的住所。他毫不留情地将黄金荣暴打了一顿,随后更是将这位上海滩的“教父”关押进了监狱。

最终,黄金荣能平安从监狱脱身,还得益于青帮另一位传奇人物杜月笙的从中帮忙周旋。

经历了卢小嘉的这一顿暴打,黄金荣开始逐渐收敛。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招摇过市,而是慢慢退居幕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六十岁后的黄金荣,身体已不如年轻时硬朗,他开始过上了低调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试图拉拢黄金荣,安排他出任上海维持会会长。但黄金荣却出乎意料地拒绝了。

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展现出了应有的大局观念,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民族气节。这在当时那个选择站队的混乱时期,也算得上是“还算可取的一页”。

时代落幕人未了

1949年,解放军势如破竹,很快便兵临上海城下。在解放前夕,对政治局势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杜月笙,特意前往黄金荣的住处。

他劝说黄金荣与自己一同前往香港避难。然而,黄金荣却拒绝了。他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远赴香港的路途颠簸,恐难承受。

更重要的是,他半生荣华富贵都扎根在上海,上海是他的“根”,离开上海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庞大的根基和积累。他最终选择留了下来。

1949年5月24日,上海宣告解放,全城百姓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与此同时,黄金荣内心充满了惶恐不安,他幻想着新政权将如何惩罚自己。

实际上,在解放上海之前,陈毅就已经在深思熟虑如何处理旧上海的黑帮问题。如果对这些黑帮分子一律处决,固然能平民愤,却也可能引发社会恐慌,让百姓对新政权的执政方式产生疑问。

而且,新解放的上海,正处于亟需巩固民心、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关键时期。贸然的铁血手腕,恐非最佳选择。

黄金荣在解放军入城前,便已将自己的产业交由手下打理,自己不再过问江湖事宜,从此深居简出,并积极响应和配合新政权的各项政策。

然而,黄金荣一生嚣张跋扈,曾欺压过无数底层百姓。在上海解放后,大量曾受其害的百姓纷纷向新政权写举报信,强烈要求惩罚这位黑帮大佬。

黄金荣得知此事后,内心极度恐惧,生怕自己将要面临清算。

陈毅在了解到民意后,经过审慎的权衡,最终做出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决定:让黄金荣去扫马路。而且,地点就选在他以前最大的赌场门口。

这一决定可谓深思熟虑。首先,黄金荣背后的财产关系复杂,涉及众多外资企业。在上海经济尚显萧条之际,如果贸然处决他,可能会再次引发经济波动,不利于城市稳定。

其次,如果不处决,又会让老百姓对新政权失去信任和支持。因此,让黄金荣公开扫马路,既能达到惩罚他的效果,向百姓彰显新政权与旧势力的决裂。

又能避免直接处决可能带来的经济和民生震荡,同时还给其他黑帮分子一个信号,鼓励他们主动配合。

当得知新政权对自己的最终处理结果时,黄金荣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他嘴里喃喃自语:“只要能保全性命,扫马路也没什么。”

结语

黄金荣的一生,从一个苏州的贫苦少年,到凭借“野心”与“手段”在上海滩翻云覆雨的黑帮教父,最终又以扫大街的暮年老人形象落幕,这无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他的人生轨迹,映射出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权力与财富如何畸形生长,以及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跌宕起伏。1953年6月20日下午,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上海滩黑帮大佬停止了呼吸,享年85岁。他的离世,也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彻底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