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天际线
这个夏天,老妈在磐安避暑。我刚忙完一个项目,便决意赴磐安探望,顺便把心念已久的“浙中318线”纳入行程。那条藏在磐安深山的乡道,终点直指悬崖村,因路况奇险、风光卓绝,早被自驾圈冠上“小川藏线”的名号。
七月三十一日清晨,从磐安双峰乡出发时,老妈兴致极好,一路絮叨着在磐安的光景,老妈退休前是语文老师,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我只管握着方向盘听,插不上半句嘴。她不时举着手机拍路两侧的山景,母慈子孝的氛围一直延续到维新乡附近,导航突然提示:前方请掉头。
以我出发前做的功课,感觉不应该掉头。但导航不断提示:前方请掉头。好像我不掉头,它就誓不罢休。好吧,作为一名汽车电子工程师还是要相信科技,决定听从导航。
于是离开了县道,走向了一条乡村小路,在入口处犹豫了一下,一想既然是“浙中318线”,路面不宽也属正常,就这样一脚油门开始进入盘山小路。考虑到已切入318线,为了双保险,同时开启百度和高德两个APP导航。
继续往前开了几公里,突然其中一个导航提示:前方请掉头,而另一个显示继续往前开。就算我要掉头,就这么一辆车宽的小路也不能掉头了,只能继续往前开,到大一点地方再想办法掉头。
开到一个岔路口,一个导航提示右拐,另一个则提示左拐,我靠,两个神仙打架了。这时手机信号时有时无,那一刻我有点不相信科技狠话了,看看北斗定位也失灵了,APP不断显示正在搜索定位目标。听着两个导航矛盾的提示,心烦,索性都关掉了。
下车望了望,四周尽是悬崖峭壁,云雾弥漫,真应了那句“云深不知处”。退是退不回去了,几公里的盘山道,别说掉头,倒车都得捏把汗。老妈也不说话了,想来是被我这兔崽子带慌了,好好的路不走,偏钻进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山。我悔得肠子都青了,若当初信自己的直觉,何至于此?
虽然心里已经发慌,但为了消除老妈的焦虑,还是佯装自信,拍胸脯说:“你儿子是汽车电子工程师,一脚油门踩下去都能感觉到变速箱的哪几个齿轮在运转,ECU程序跑到几行,加上有40万公里无事故的开车经验,放心好了。你只管拍照,其他交给你儿子,今天一定能到悬崖村的。”
一通吹牛猛如虎,不知道老妈有没有被我忽悠住,估计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慌得一批。
哎,这个时候我也没辙了,只好继续往前开。突然发现前面路边有一辆农用小三轮车,我连忙不断按喇叭,不见人出现。只好下车对着群山喊:“有人吗?有人吗?”
过了一会总算在草丛中钻出一个老农,手里还挥舞着一把长刀,有点吓人。估计是来山里挖中草药的吧,毕竟磐安是药材之乡。
我连忙跑过去向他问路,但老农一开口我傻掉了,他一口磐安本地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我灵机一动对老农说:“我说你听,如果我说的对,你就点点头,我说的不对你就摇摇头。”
经过一番交流,总算搞清楚了:这是一条本地村民走的路,可以走到悬崖村。道路很窄,有很多岔路口。遇到岔路口就选择右手,老农还拍了拍我的右手。
有了老农的指点,我心里有谱了,连忙回去向老妈报告,让她放心。
按照老农的指点,我们继续前行,道路越来越窄,水泥路面早已变成黄土路面,两边都是灌木丛。于是大胆开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模式,好在前几年重新安装了硬质发动机底盘,什么坑坑洼洼路面,什么灌木丛,都是小case,看到了反而猛踩油门,一幅勇闯天涯的架势。
老妈教了一辈子书,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八十二岁高龄,竟能体验回越野。可惜她早退休了,不然倒能给学生布置篇作文:《记一次越野》。
路越来越陡,弯道越来越急,180度的发卡弯一个接一个。SUV一个劲往上爬,我这有恐高症的,早忘了害怕,眼睛死死盯着前头,哪敢看两边?稍一哆嗦,不是溜车就是冲下悬崖。
就这样顺着山脊的轮廓继续爬升,不停地盘旋而上,经过九九八十一拐后,前面突然出现一块方前镇政府的告示牌:川藏线越野未经许可,禁止通行。心里那个激动呀,连忙告诉老妈我们终于出来了,老妈凝重的脸总算露出笑容。
我站在路口,双手合十鞠了一躬,谢天谢地。这一路,没任何准备,一辆车,没脱困绳,没工兵铲,没带吃的,没导航信号,看不见村庄、路人、电线杆,除了这条路是人工挖的,再没半点人工痕迹,居然就这么穿过来了。
我开玩笑和老妈说:“我应该在此给你立个牌子:沈xx老师,以82岁高龄成功挑战浙中318——丙察察路线。2025年7月31日。哈哈哈,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老妈嗔道:“赶紧走吧,吓都被你吓死了。”
事后百度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浙中VIP318——丙察察路线,难怪镇政府出了禁止行驶的告示。问题我是反向穿越,另一头入口并没有告示,如果没有被导航误导,我可是遵守规则的好公民,不会进入这条浙中丙察察路线的。
出了丙察察路线后早已饥肠辘辘了,但是周边还是没有村庄,只好一直往前开,总算看到一个小村子,田里有一个农民正在劳作,急忙跑过去和他商量能不能给我们弄点吃的。老农带我们到他家里生火做了两碗面条。回想一路走来的提心吊胆,看到眼前的青菜面条,也许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美味的中饭了。
填饱肚子,老农带我们到村口,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抵达悬崖村。虽然我自己也是一名电子工程师,但我还是想说科技有时并不靠谱,没有信号条件下最原始的方法反而是最可靠的。有了老农的指点,我心里踏实多了,继续开始爬升,就在悬崖拐弯之处,突然想起前几年在张江汽车电子论坛时,我对一位开发自驾大佬的灵魂拷问,你的智驾在我们浙江的盘山公路上,前方又是悬崖,又是拐弯,智驾是如何处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是不是请这些大佬开车到悬崖村来试一试,实测总比喊口号更具有说服力吧。
出发前做的攻略是先到悬崖村对面的上山头村远眺悬崖村,傍晚落日时分,可看到阳光洒在悬崖村上,形成美丽的霞光效果。现在阴差阳错先到了悬崖村,等安排好住宿后已经是下午5点了,离夕阳斜照悬崖村的时间不多了,看天气感觉机遇不大,但还是决定前往上山头村。由于前面的教训,故反复请教了几位村民,在纸面上标注好几个岔路的特征,又开始了从700米高度的悬崖村下降到山脚,再爬升到对面900多米的上山头村。可惜由于台风刚刚过去,云层太厚,我们一直等到晚上7点,还是没有看到期待中的落日,也许美景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吧。
傍晚我们住在一家民宿里,民宿由一栋老宅改建,落地窗正对峡谷,悬崖就在咫尺之间,进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晚饭后偶遇男主人,我俩一个手握锄头,一个电子开发,但并不妨碍一起把酒共话桑麻。男主人把悬崖村的历史娓娓道来,原来他们村的施姓家族,因战乱原因,一百多年前从我的老家永康市唐先镇迁徙而来。男主人说,悬崖村1999年才正式通电,2010年左右才组织村民人工开挖了通向山脚的机耕路,但也只能是拖拉机才能通行。2019年由于越野爱好者的光顾,在自驾圈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镇政府开始重视起来,开始铺装水泥路面,虽然只有1.5辆车的宽度,但至少现在能开车进来了。
他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央视主持人龙洋和董宇辉来悬崖村录制“寻味山海”的节目,镇政府准备借这波流量,拓宽上山道路,鼓励村民多办民宿。
男主人说以前悬崖村非常穷,山高路远娶不到老婆,年轻人都跑出去了,现在好了年轻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以前无法种植水稻,只能吃玉米和番薯,现在政府出资修了梯田,也吃上大米了。
男主人把我带到悬崖边,指着一条近乎90度的羊肠小道说,1999年前他们就是从这里下山的,走到方前镇空手单程需要4个多小时,挑着100多斤山货去卖的话需要六七个小时。村民早上4点前就要出发了,中午就要准备回来了,就这样还是两头见星星。每年都有村民摔伤的。后来村里买了马匹载物,稍微好一些。真正能脱离苦海还是2019年道路修好后。
听了男主人的话,我陷入深思,磐安和我的老家永康原来是一家亲,1983年永康和东阳的一部分划出去才建立新磐安县,而永康早就是全国百强县(市)了,想不到在最富省份之一的浙江,磐安最近几年才告别人拉马驮的落后生活。当我们处于繁华的城市,不要忘记了全国还有无数的山区和边远地区,他们还处于脱贫攻坚阶段。
我们互加了微信,和男主人约好,待到门前的枫树正浓时,我再来悬崖村。
夜幕降临,我独自走到悬崖边,昨天还在繁华闹市,此刻身处悬崖之上的云中田园;昨天还在低头编写程序,此刻仰望星空,看到满天繁星。城市霓虹、拥堵车流、回不完的信息、写不完的程序,统统被抛在700米之下的另一个世界。
回望四周,天苍苍,野茫茫,拍下了一张久违的星空照片。闭上眼睛,放空自己,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