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的火热不同寻常,主要表现是市场一片冷清,扑得火热。
电影市场头一次在七月份开放的进口大片,向来都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超级英雄的超人居然还打不过侏罗纪的几只大恐龙票房惨淡 ,62岁风韵犹存的布拉德·皮特烧钱拍摄的《F1狂飙飞车》票房也一直上不去。国产影片就更不能提,质量差票房更差。观众苦苦等不来,能够被称之是暑期档票房冠军的电影出现。
在此情况下多部电影都更改的档期。
《你行你上》7月25提档至7月18日;
《长安的荔枝》7月25提档至7月18日;
《戏台》7月18日改档至7月25日,7月18大规模点映;
《南京照相馆》8月2号提档至7月25日。还有个《人生会议》,撤档又恢复上映,改来改去感觉好乱。为什么改?还不是因为心里没底,片方都急了。
档期一通乱改,观众一脸困惑
几部电影档期改得观众都不知所措了。
目前为止这一个月暑期档的时间电影总票房成绩,还比不过去年一部《抓娃娃》。情况不能说是不惨烈。恰恰也许因为就是面对着如此惨烈的情况,所以才要想出来更多的办法去解决。怎么解决?
眼看着现在上映的几部电影不够有吸引力让大家看,那就放几部有吸引力的电影。前前后后几轮改变档期逼疯了片方、预告剪辑后期、海报美工、宣发部门。全国部分城市、限时、大面积、小规模点映,各种各样的术语层出不穷。
比如说《长安的荔枝》原定上映的日期是7月25日,7月12日到13日之间进行了小规模的部分城市点映,后面又在14日到17日进行了限时段的点映。看着口碑不错,很多观众激动提前锁定预售买了7月25日的电影票,电影刷一下子提到了7月18日直接上映。这把购买了第一波就能看电影的观众给气坏了。
会第一时间买电影上映第一日电影票的观众,一定是非常看好这部电影,或者是演员的粉丝,早起赶了个晚车,任谁都不高兴。片方也算是有诚意,赶紧发放补贴,对截止在改档时间前购买了7月25日后电影《长安的荔枝》的用户发放感谢券。毕竟是电影的宣发期,这个操作还是挺拉好感的,舍小钱吊大钱。
票房寒流来袭,进口国产都惨
《长安的荔枝》如果不这么竭尽所能去拉大众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度,那么它前面血淋淋的教训就在这两天正在发生。
2025年的暑期档绝对可以说得上,是载入中国影史的一年,所有的电影上演了一场大溃败。进口的,国产的没有一个能够支棱起来。 全明星阵容炒作了有一年多的《酱园弄·悬案》票房3.72亿,豆瓣5.8,都别说这部电影能不能够达到什么预期了,成绩拿出来太丢人。
陈思诚联手张小斐《恶意》目前票房1.13亿,也哑火了。有人说这是陈思诚故意的,他的电影规律就是爆一部扑一部,这部拿去献祭。春节档后无国产片破5亿。市场一度回到了15年前。
更为罕见的是在七月著名的国产片保护月,市场一改常态引进了多部国外大片。问题是,好莱坞这些年也不怎么灵光。寡姐加大恐龙《侏罗纪世界:重生》4.06亿不算好,皮特的《F1:狂飙飞车》豆瓣8.5,高口碑实际票房累计仅1.88亿,无奈是出品方不给力,不去撕排片,很多观众看到口碑发酵,想去看的时候会发现你家电影院附近根本搜不到这个片子,谁叫出品方是苹果,这部电影是为了做苹果流媒体上线之后用亏本赚吆喝。正是因为电影市场这样的表现,所以才吓坏了一众片方,决定开始全部改变自己的档期。
提档点燃市场?要用实力说话
这当中被看好,在点映期间口碑就保持不错《长安的荔枝》提前上映,颇有一种临危受命要去点燃市场的感觉。
观影是一种被培养的习惯,因为以前总是有好电影,所以大家也总是想看电影,没有好电影,人们也就想不起来要看电影。
刚好《长安的荔枝》和《戏台》同属于一个发行商,两部电影现阶段决定错开时间段,中间空出半个月先给《长安的荔枝》吸一波票房,让人们感觉喜剧电影还是挺不错,紧接着再花钱买票去看《戏台》。这算盘珠子打得可真好,都崩到我脸上来了。
实际情况会不会就照发行方所预计的这般,观众一部看完觉得好再紧接着看下一部,完全说不准,全要看这些作品本身质量究竟怎么样。要是《长安的荔枝》确实如同这段时间已经看过的观众反馈那样值得花钱一看,事情也确实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暑期档就彻底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