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个朋友叫我卖水果,我不好意思在朋友圈推销,然后我一步步见证了其副业收入超过主业的过程。
后来某个前辈跟我聊商业时,我才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普通商人琢磨的是如何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以及满足用户需求。
而乔布斯呢,他思考的是如何重新定义行业。关注用户体验革命,创造用户从未存在的需求。
真正的商人不是卖东西,而是改变世界运转的方式。
终究你会明白:富人思维,不是精打细算,不是勤俭节约,更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创造价值的底层逻辑。
富人思维的终极形态,是用价值创造改写经济规则。
01
乔布斯式"价值创造"的3层逻辑
多数人是因为马斯克而知道第一性原理,但其实乔布斯其实也推崇用第一性原理思考。
他在发布会上介绍自家产品——口袋里的1000首歌,而不是说更好的MP3。
而能有这样的结果,是他区别于传统思维,他不是去想如何做一个更好的MP3,而是从一性原理思考。
“人们用MP3的本质是什么?”
——为了随时享受音乐。
于是,他们找到突破点,通过iTunes解决音乐获取痛点,当时的网速,盗版下载一首歌需要半小时。
而口袋里的1000首歌"直击"音乐随身听"的本质价值。
第一性原理是说思考问题从本质出发,将大问题一步步拆解为最小单元,而后解决。
乔布斯做手机,首先想清楚手机是什么。
他认为手机是互联网移动端,于是根据这个构想,重构手机,比如取消当时的手机机械键盘,用触控屏。
在商城里构建数字服务生态,最终iPhone成了装进口袋的互联网,而后颠覆了行业。
遇事先想本质,而后根据这个本质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找到本质,那么就不断追问问题。
02
现实扭曲力场与价值闭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遇到某个人,对方认为你能做好某事,你觉得就如其所说,能做好。
一个小伙伴遇到了一个很懂她的前辈。某天,她被前辈夸有xx优点,此后这个优点就成了其标签。
而这个前辈的团队,里面的成员都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乔布斯身上也有一种魔力,他让工程师认为做出Macintosh不是工作,而是参加文艺复兴。
他们自发主动去做,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事成后,他们都倍感骄傲。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学机制,用绝对信念将"荒诞想法"转化为团队共同使命。
这就像饺子导演的电影《哪吒》1和2,他要求极其严苛,一个画面不满意就打回去重做。
但众多公司的超过员工,也都憋着一股劲努力将饺子的构想都完美的呈现出来。
他们知道自己完成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国漫的崛起。
信念足够坚定,现实也会为你让路。
除了现实扭曲力场,还有极致的价值闭环。
多年前,曾听某个老师说,你可以拆开苹果电脑的后盖,它的电路排版是最美观的。其他电脑打开就是一堆线,乱七八糟的。
乔布斯打造产品,要求严苛,他要求美观,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注意细节。
一体成型的机身,这是牺牲了可维修性换来的美感。 苹果系统禁止自由安装软件,这是确保体验的一致性。 Apple Store天才吧,将售后变营销。
苹果不仅自成一派,还有自己的生态,完成价值闭环,将用户都留在自己的系统中。
03
普通人可复制的3个"价值创造"心法
创造价值,就要不走寻常路。
第一个,从"更好"到"不同"。
我们研究不同之处,而不是做得更好。
曾有个广东的小伙伴,普通话不太好。她跟我说话时,会提自己的普通话不好。
我却跟她说,你不用强调自己普通话不好,这是你的特色。因为我身边人都不会你的那种口音,很独特,且语调好玩,让人印象深刻。
练习时,我们可以列出你所在领域的10个常规做法,全部反向思考。
传统手机的按键多,键盘多和屏幕各占一半。但乔布斯却想,可不可以零按键?
这个改动,直接让行业进入下一个时代。
现在打造差异化更重要,相对比竞品做得更好而言。
第二个,用户体验考古学。
乔布斯试用手机会将其中遇到的任何轻微不适,都会记录下来,而后思考为什么没人解决它,然后和工程师调整到舒服的状态。
其实就两步,一是记录不舒服的体验,而后追问为什么没人解决。
比如发现充电器接口不一致,而后创造MagSafe解决问题。
最后,破坏性定价策略。
乔布斯有自己的公式:定价 = (成本 × 3)÷ 用户价值感知倍数。
就像初代iPhone在当时手机均价199美元时,它敢定价599美元。
国内的小米也是如此,雷军最初给米家产品定价,拿5个点的利润。
那如何检验价值创造的结果?
首先,可以从时间维度上看,好的产品会被写进教科书。问自己十年后,自己做的产品能进入教科书吗?
其次,行为改变。用户是否因此而用新习惯改变旧习惯。比如用手指代替触控笔。
最后,行业地震。
曾经的诺基亚是手机行业巨头,但自它没抓住机会后,就被迫转型了。
当你专注于改变世界时,钱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