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新规落地!9月起3类人群可提前领取,关键是:失业、看病、低保都算数。
从前,个人养老金是“老了才能碰”的账户;现在,有困难的人,终于可以先用上了。
8月1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宣:个人养老金新增3类领取情形,自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简单说,这个账户终于不是“遥远的养老投资”,而变成了“关键时刻能救急的钱袋子”。
你细品,这不是理财方式的转变,是养老制度的现实低头。
新增哪3种情况?和你有没有关系?
根据通知,只要你符合以下任一情形,都可以提前申请领取你账户里的个人养老金资金:
一、重大医疗支出
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申请前12个月内发生过高额医疗支出,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超过当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什么意思?比如你在湖南长沙,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5000元,如果你家在医保目录内自己掏钱超过4.5万,就可以动用你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
而且是自己、爱人、孩子三人都算,不是你本人生病才行。
这波是真的考虑到了家庭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有人住一次ICU,家里半年都缓不过来。
二、长期失业
如果你在申请前两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满12个月,也可以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
说白了,不再工作、又找不到新出路,靠失业金维持生活的人,可以申请把自己积攒的养老金资金提前用上,解眼下燃眉之急。
这背后,是官方明确认可:“活下去”比“养未来”更重要。
三、正在领低保
这条最直接: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群体,也能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
一句话:你日子都难了,国家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账户里的钱“躺着”,而你自己吃不上饭。
以前只有3种情况,现在变成6种,说明了什么?
此前的政策只允许这3种情况领取: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目前60岁男、55岁女);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伤残、重疾等);
出国(境)定居(永远离开中国社保体系)。
说白了,就是——你不能动的时候,才准你动。
而现在,把**“家庭大病”“长期失业”“低保状态”**也纳入领取范围,背后的转变是巨大的:
养老金账户,开始具备“救急”功能;
官方承认年轻人也可能提前用得上养老金;
制度在努力往“灵活性”而不是“冰冷的标准”靠近。
你可能觉得这只是多了三条“例外”,但对很多处在灰色边缘的人来说,这就是一次生路。
怎么领?在哪里领?流程麻烦吗?
不用慌,政策同步也放宽了申请通道。现在你可以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发起申请: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页版)
电子社保卡
掌上12333 App
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渠道
社保经办机构窗口
社保机构负责审核信息,确认无误后,由银行扣掉3%的个税后,直接打入你的社保卡银行账户。
是的,到账的是“现金”。不是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不是虚拟余额,是你可以实打实用的钱。
为什么是现在?这场“养老金改革”的本质是啥?
从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启动开始,到2025年这次扩容领取条件,国家其实一直在干两件事:
让更多人愿意参与个人养老金缴存,放心把钱放进去;
让个人养老金账户“不只是养老”,而是一个灵活的“社会安全账户”。
说白了:年轻人得有动力往里存,老年人才能有保障;但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未来很远,眼前很穷。
这次“提前领取”的开放,就是让你相信——你存的钱,关键时候能救你自己。
也只有这样,个人养老金制度才能活起来、滚起来、覆盖更多人。
结语:养老金的底色变了,是保障,不是束缚
从前,个人养老金账户像个玻璃柜子:只能看、不能动。现在,它更像一个备用电源:关键时候能亮一盏灯。
这才是社保制度的温度。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走到“退休那天”。所以,允许困难中提前支取,既是人性,也是制度的进步。
不要小看这份政策的细节调整,它可能就是你未来某一天“有用的兜底”。
你怎么看这次个人养老金新增的三种领取情形?你是否觉得这样的政策更接地气?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疑问。